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党建引领谱华章 踔厉奋发启新程​
2024-02-04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辽宁科技学院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创新“党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全院师生员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实现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学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冶金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成立现代产业学院,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参与研究生联合培养,申报及获批国家自然基金9项,省教育厅项目8项,横向课题28项。发表论文46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8篇,申请专利42个。持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博士青年教师5名,其中“双师双能型”教师2人。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008人,平均就业率97.37%,平均考研率25.37%。

一、聚焦党建引领,发挥堡垒作用

几年来,学院深度创新“党建+”工作体系,将“党建+思政”全过程融入学生社区建设。实施深度融合“411工程”,以“主题党日”为抓手,提高基层党建与学院中心工作“融合深度”,建立“党员先锋岗”。探索“一专业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党建活动,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领头雁”作用,不断推动“一融双高”建设,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辽宁振兴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提升学院整体发展水平,学院党建工作成果卓越。

/tablet/Pictures/WeiXin/mmexport1706273535115.pngmmexport1706273535115

2020年与2022年,炼钢党支部被确立为校级“党建样板支部”,通过校级校园先锋岗(集体)验收;学生党支部2020年获评校级“样板党支部”,2021年5月获评先进团学组织,2022年被评定为“示范党支部”与“先进党支部”。

mmexport1706272042450

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马琨、赵杰获评辽宁科技学院“优秀大学生党员”、史原鑫获评“辽宁省优秀大学生党员”。党支部书记张鹏的“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入党启蒙教育的研究”在2022年辽宁省中小学校党建专项课题立项成功,“五位一体学党史,不忘初心砥砺行”在辽宁省高校党建党务工作能力中推广。炼钢党支部书记李玲玲通过校级校园先锋岗(个人)验收、2023年获辽宁省党务工作能力展示。

mmexport1706273536979

学院持续聚焦主题主线,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制度建设与思想引领,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引导教师和学生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完善组织发展,累计有123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

mmexport1706273541813

mmexport1706274087778

二、强化质量提升,完善学科建设

几年来,学院依托辽宁省钢铁冶金学科做好平台建设,持续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实现了成果转化水平提升,建立了东北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地。

持续推进科研项目创新孵化,累计申报及获批国家自然基金9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教育厅项目8项,其中2项被认定为省级校校合作项目重大科研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指导计划3项,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1项,辽宁省智库项目1项,辽宁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1项,省博士启动基金2项;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计划1项,省自然基金资助计划项目1项;横向课题28项。发表论文46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8篇,专利42个。

以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为平台,更深层次推进与东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科技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3人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学校申硕工作奠定了基础。

不断促进国内国际交流合作与校企联动。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9人次,学术报告5人次。邀请中南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教授及华菱涟钢集团校友回访母校,为产教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三、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教学质量

几年来,学院稳步推进专业建设。2019年获批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年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三个专业获批“第二学士学位”,冶金工程专业成功组织了首次招生考试。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申报并获批“辽宁省特殊焊接技术1+X证书试点”。2022年,冶金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中期审核,加入教育部冶金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

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与时俱进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累计获批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项目3项,省级教改项目4项,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省一流课程3门,校一流课程2门,发表教研论文2篇,教改论文12篇。在学校首轮课程评估中,优良率达到80%。在中国冶金教育学会本科教育研究分会成立大会上学校当选为理事单位,孙野院长当选理事。加强现代产业建设,成立了莱钢永锋等8家产业学院,完成了人才培养与就业实践等合作。同时与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订单/定制人才培养协议。

四、引进优秀人才,加强队伍建设

几年来,学院不断健全师资队伍架构,累计引进具有企业背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人;博士5人,其中优秀博士1人;2名青年教师被认定为“双师双能型”教师。2020年,组成国际化教育教研组,开展双语课程试点工作,为学生求学深造奠定基础。

不断推进科研团队建设,成立院级4个重点科研团队,其中2个被评为校级团队;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评校级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有2人获评校级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五、强化思政育人,铸造钢铁品质

几年来,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以打造“铸造钢铁品质,励志钢铁报国”为理念,结合重大节日,通过开展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三全育人”成果丰硕,涌现出见义勇为学生薛清镨、“抗疫”志愿服务者杨业、战“疫”优秀志愿者易博达、十佳青年志愿者张小嫚、“大学生榜样之星”浦展维、薛清镨、赵杰、史原鑫等优秀学生。

1f203675928693a6a5b6af33d55b596

mmexport1706272046661

学生就业工作打造“行业引领校企互驻+分类指导精准就业”品牌,近五年平均就业率97.37%,行业就业率62.5%。通过推进学风建设提升学生考研录取率,平均考研率为25.37%,其中40.66%的学生被中国科技大学、宁波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录取为研究生。

mmexport1706273544916

46bc39f402738f5709f00984173e930

1b535b16b763933280ce1e783ed6656

组织参与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铸造工艺设计大赛、辽宁省大学生材料微观之美创意大赛等创新创业类竞赛616项,其中国家级20项、省级66项,学院获评全国高校冶金学科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建星火冶金先锋队,积极在百合社区等周边基层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落实“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2023年,“弘扬志愿精神,共创和谐家园”志愿服务项目荣获辽宁科技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品牌项目。

3aa96f589443eda39bc7e05e803c75f

栉风沐雨谱华章,砥砺前行再启航。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始终坚持脚踏实地、守正创新,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取得崭新突破。在未来的工作中,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将继续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2024 © 辽宁科技学院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590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