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97年成立的计算机系,2001年更名为信息工程系,2010年信息工程系与自控系合并成立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16年学校与中科曙光联合成立曙光大数据学院,2022年学校机构调整,曙光大数据学院更名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在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抓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科研工作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开拓创新推动快速发展
学院现有教师71人,在校生2213人,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等5个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5年被辽宁省确定为首批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2017年,被确定为辽宁省创新创业示范专业;2020年被确定为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学院下设6个教研室和1个实验中心,教学仪器设备原值3000余万元。学院积极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与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与中科曙光集团合作办学,共建“曙光大数据学院”;与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海尔物联网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华为ICT学院”。2023年,“曙光大数据学院”、“华为ICT学院”被确定为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经过几年的建设,学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形成了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现代产业学院。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切实加强思想建设。学院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切实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师生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解决了学院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化解了影响干群关系民生问题,进一步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断加强政治建设。加强领导干部政治建设,加强党支部建设,重新调整了教师、学生党支部设置。完成了两次党支部换届选举,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落实了“双带头人”要求。落实党建带群建工作要求,认真做好群团和统一战线工作,认真做好教代会提案的征集工作,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做好民族工作,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抓好安全稳定和综合治理工作,依法依规办事;强化保密意识,加强保密安全教育;支持分工会工作,认真落实教职工体检、保险、福利发放、走访慰问等民生工作。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学院党总支切实担负起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和领导责任,领导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切实抓好分管业务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加强舆情监控和分析研判,定期开展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强化正面舆论引导。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不断放大正能量。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建立了党风廉政制度体系,坚持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中。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职责,定期专题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落实提示提醒谈话制度,定期开展违纪案例通报和警示教育,发现不良现象和苗头及时进行提示提醒。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院克服教师少、学生多、新专业多、教学任务重等困难,圆满完成5个专业和全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指导和毕业答辩等工作。学院不断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修订了教学质量监控有关规章制度,规范了教学过程管理,保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确保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加强教学基础建设。学院6名教师组建的教材建设团队,获批省级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团队。深化校企合作,联合开发系列应用型教材20余部。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原则,启动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迎评工作,学院制定了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完成了两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的论证、修订、答辩工作,完成了教学档案室硬件建设,教学档案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稳步推进。
加强专业建设。推动专业融合发展,发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一流示范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其他专业筹备申报省一流专业。通过行业调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加强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不断加强各专业实验室和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建设,截止目前,学院共有实验室40余个,初步建成了华为5G和人工智能2个数字实训基地。
推进现代产业学院提质
2023年,经华为公司授权,辽宁科技学院华为ICT学院正式挂牌成立。校企双方将共同打造东北区域规模最大、合作专业最全、育人模式最新、校企协同联动的应用型现代产业学院,完成了曙光大数据省级产业学院建设内容调整,积极推进“高校+企业+卓越人才培养基地+高端定制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稳步推进产业与行业交叉,人才培养实现双轨并行。植入“训战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场景化、标准化和案例化”为特征,聚焦真实场景和任务,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设计学习方案。以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为本,结合企业实际商用项目案例,提供任务化实训项目,搭建场景化的实验实训环境,满足产、学、研、培、赛、创的需求。
推动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深化学校与地方深度合作。学院与本溪市政协合作开发政协提案大数据平台,为地方政府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服务。2023年,辽宁省监察官学院本溪分院在我校正式挂牌成立,构建本溪市纪检监察干部(监察官)培训培养专业平台。加强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搭建了覆盖内部、辐射外围的专业化专门化培训培养新平台,顺利完成了两期61名学员关于大数据方向的培训。积极与沈阳海为电力装备有限公司、辽宁恒德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开展精细管理、智能制造及标准化生产咨询服务,与本钢集团在冷轧工艺改进、预测等方面开展合作,开展“数智赋能”工艺优化方面产学研合作,助力辽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积极组建科研团队。积极整合学院科研人才资源,组建了大数据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及应用科研团队,并成功获批校级先锋科研团队。积极组织国家级、省级纵向课题科研项目申报,近年来,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社科基金2项,博士启动基金1项。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完成专利成果转化10余项,转化金额100余万元,学院师生获创新创业竞赛省级以上奖励200余项,国家级奖励50余项。
提高学生服务管理工作水平
认真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强化理论武装,定期举办积极分子党校培训班,教育引导优秀青年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以学风建设为抓手,围绕“抓学风、抓团结、抓文明和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开展日常管理,细化措施抓学风,强化意识抓文明,开展活动抓健康,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做好学生奖励资助工作,认真做好先进班集体、优秀学生标兵、特困生认定及奖助学金评定工作,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先进典型、汲取榜样力量,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访企拓岗”活动,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组织召开云端招聘、网上专场招聘会,学院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我们创造新的业绩;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我们谱写新的篇章。面对新机遇、新挑战,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工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凝心聚力,锲而不舍,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认真落实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